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幼儿园地处上海汽车城。2003年起,幼儿园开始对幼儿生命教育课程进行构想与探索。在多年的探索中,幼儿园以多个市级课题的研究推进实践,梳理形成“我与社会”“我与自然”“我与自己”“健康与安全”等板块的幼儿生命教育适宜的内容,教师精心研发设计各类生命教育特色活动,形成了系列园本教材。
如何让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的价值在幼儿身上落地生根?安亭幼儿园对生命教育课程进行复盘,发现在资源的使用上大多指向生命教育绘本,活动的地点更多指向室内,组织形式指向集体教学。对此,幼儿园提出一个疑问:生命教育难道只能在室内、由教师设计主导吗?
大量的前期实践表明,幼儿对生命的认识在于其感受理解生命的存在;幼儿园自然环境是幼儿知觉生命的真实的活动载体;幼儿在自然中发现、探索的过程,是直接体验生命的奥秘和进入主动学习的过程。
安亭幼儿园景色优美,蕴含着春夏秋冬多样化的生物周期性成长的资源。2015年,在区域大视野课程的孕育过程中,幼儿园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让生命教育从室内走向户外!
怎样让户外环境指向生命教育?首先,安亭幼儿园对园内的四季资源进行全面盘点并做好顶层设计,与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幼儿经验进行链接,对185棵树进行归类,调整品种,按照季节分别栽种了桃树、柳树(春天),石榴树、绣球树(夏天),桂花树、银杏树(秋天),蜡梅树(冬天)……让四季资源更加显性,也为幼儿体验和感受生命价值提供真实的活动载体场域。
其次,给予幼儿充分的体验与探索的机会。幼儿园提出“欢享户外、长短交互”的实施原则,坚持“能在户外的尽量在户外”,建立适合幼儿与自然环境互动的课程实施制度,如“123”环境创建法则。“1”是指1个核心——安全自主,“2”是指2个重点——基于经验和真实体验,“3”是指3个关注——关注个性需要、关注互动方式、关注个体表达。在不断的观察与研发中,幼儿园充分挖掘资源显性与隐性特点,设计幼儿可能产生的探索内容及发展价值,确立课程资源图谱,让教师在实践中更支持幼儿的个性化选择和多样化的生命探索,支持幼儿在山坡上的多样化体验,整个户外场地支持幼儿充分感受生命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幼儿观察活蹦乱跳的蚂蚱,看蚂蚁搬家,带着乌龟散步,寻找竹笋王,为小鸟制作喂食器,在背阴山坡上发现小昆虫真的喜欢躲在阴暗潮湿的草皮下,充分感受生命的多样性与丰富性,珍惜生命……
在一次“六一我想这样玩”活动中,幼儿们说:“想在山坡上和朋友一起看本书。”“我想坐在树下发会儿呆。”“我想和朋友在草地上野餐。”……这些愿望叩问幼儿园全体教师的内心:成人期望的院子真的是幼儿理想中的“童年院子”吗?
于是,以小山坡为例,教师询问全园幼儿期望在小山坡做的事。他们畅所欲言,讲述自己的心愿,书写愿望清单:“我想和好朋友在山坡上自由奔跑。”“每天和动植物做朋友。”“冬天来一场冰雪游戏。”……由此,幼儿园梳理形成“山坡30+N件事”,把院子真正还给孩子,让院子成为幼儿心中“我的童年院子”。
每年的3月,幼儿园的小山坡需要养草三周。面对封草期,有的幼儿说:“我们要保护小草,小草才能长得有力量。”有的幼儿说:“在山坡上,我们每天都要运动,运动才能身体健康。”于是,一场“我们运动重要还是小草生长重要”的哲思辩论被引发,最后他们说:“我们每天运动很重要,但我们可以去其他地方运动。小草只能在这里生长,我们就让让它吧。”幼儿关于小山坡养草的讨论,是基于对小山坡的喜爱及捍卫自己权利的表现,但在两难问题中,幼儿体现出更高层面的对生命的尊重!生命教育的种子已经在幼儿心中扎根!与此同时,在教师的一系列反思手账中,更看到幼儿园的生命教育已经根植在他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生命教育没有被弱化,反而逐步加强!在不断变革中,生命教育从教师主导到关注儿童立场,从关注课程内容传授到关注课程经历,再到关注幼儿的经验积累,资源从取向单一走向立体多维,形成基于儿童立场的活动操作指引,课程资源图谱也迭代进阶为指向幼儿成长经历的2.0版。
院子的不断进阶,承载着安亭幼儿园基于儿童立场的思考与设计,让“童年院子”不仅具有课程力量,更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整个过程更是教师儿童观、课程观转变的过程!未来,安亭幼儿园将坚守初心、不断探索,支持幼儿在“童年院子”里,按照自己的需求、意愿,在与自然、与自己、与社会的联结中获得丰富的课程体验,为幼儿的可持续成长奠基。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