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数学家、诗人蔡天新所著回忆录《海边的男孩》,质朴、安静,带着几分原始气息,这恰恰是这本书的独特与可贵之处。在这样的氛围与情境中,蔡天新把小男孩的世界呈现得细腻、真切。
蔡天新的童年在浙江台州度过,与山海为伴,有限的生活空间与物质条件并没有限制他的好奇心与探究自然的热望。书中,作者以赤诚之心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用科学和文化的双眸捕捉故乡风物和地球上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八大样板戏之京剧〈海港〉》,以及其中与看电影有关的往事,文章从一部京剧电影讲起,紧接着讲述作者小时候看过的《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等电影。少年小小的稚嫩的心,被电影中的镜头吸引着、诱惑着,开始对故乡之外的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指挥官召集部下分析军事形势,布置作战任务。只见助手为指挥官拉开帷幕,一幅地图出现在军官们面前(也出现在观众面前),指挥官开始发话了。”这其中的重要媒介正是地图,为一个少年日后几十年不断绝的世界行旅埋下伏笔。
对于少年来说,与电影中的地图同样重要,甚至比地图更重要的是大海。大海宽阔、神秘、深邃、丰富,无法用言语穷尽其姿态。在《后记》中,蔡天新写道:“永宁江是黄岩的母亲河,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见到它的身影。稍后我又发现,永宁江离大海已经不远了,尤其是有四年时间我就生活在江边的王林施村,那里离东海的直线距离仅有二十多公里,每天两次的潮涨潮落让我感觉到大海的心跳,大海给了我最初的幻想。”在作者心中,大海是广袤无垠的怀抱与无边无际的风景。
书中有关地图与大海的记忆合二为一、彼此交融之后的远方,是男孩最初的期望、不懈的追求,是实在的地理空间,也是无垠的学术空间。后来,男孩在文学与数学之间自由出入,很难说与它们没有关联。
与之相仿的是在浩瀚纷繁的历史与个人的回忆过往之间,蔡天新率性而入、随意而出。他的笔触在古代与当下之间来回穿梭,在历史深处找寻与自己行迹契合的地方。例如从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专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到的活塞风箱,转入他小时候在母亲做菜烧饭时当小帮手,使用活塞风箱的经历,并讲述其工作原理。很显然,以历史为背景的怀旧书写,让作品更具纵深感,亦让文字具有不绝的穿透力。脚下的土地或风物,不是凭空而降,而是自有其来由。小时候走过的路、爬过的山、路过的村庄、淌过的河流,哪一个空间没有它的前世今生?历史是一条河,个体人生之路即便不宏阔、不壮丽,又何尝不是这条河里的一朵浪花呢?
书中多有关于旅途的简笔勾勒,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其中有家族或家庭内部的各种因由带来的,更有男孩因对外界的憧憬而主动参与的,是好奇心使然,是生命力勃发,是远方在心中的一点点明确与成型。正因为如此,与火车的第一次碰面,才是值得铭记的。“我也在那年考上了山东大学,并在上大学的路上在上虞第一次看见了火车,随后又在杭州第一次坐上了火车。”心怀梦想的少年,即将奔赴远方。远方已张开怀抱,等待少年意气风发地到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故乡浓郁的数学氛围,对蔡天新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南宋数学家杨辉曾在台州做官,他的数学发现正是在台州任上的作为。嘉庆年间精于数学与天文的周治平,亦生于台州,后来成为一代文宗阮元主编的我国第一部科学家传记《畴人传》的主要助手。蔡天新野营拉练时曾经擦肩而过的小岭下村,是数学家柯召的出生地。很显然,数学专著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蔡天新,是新一代的传承者。这一点,不难在书中找到一条清晰可寻的线索。
作为“我们小时候”系列作品中的一册,蔡天新不仅借此书写出自己的年少时光,更或有意或无意地写出了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的前世今生。这是他的顺带之笔。他的小时候,是与这片土地有关的小时候,是与它的春夏秋冬、古往今来有关的小时候。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是蔡天新坚实、深厚的成长背景,这正是他成为他的根本原因。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