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刚
前段时间,我家里的电脑网速很慢,咨询了一位懂电脑的朋友,他说可能是系统出了点问题,改天重装一下系统就行了。
一个周六上午,朋友一番捣鼓后,电脑的网速快了许多。当我打开收藏夹,想找一个新闻网站的网址链接时,收藏夹里居然空空如也,一片空白。我忙问朋友怎么回事,朋友抱歉地说:“系统重装后收藏夹里的网址都丢了,刚才忘了把这些网址复制一份。”我问他能不能想办法恢复,朋友摇了摇头,一脸愧色。我心里非常难受,收藏夹里有上百个网站的地址,都是我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积累的,这些年,为我查阅资料带来了许多便利,如今说没就没了,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当天下午,我只好凭着记忆,去百度上搜索我经常用到的网站地址,每搜到一个,我都把它添加到收藏夹里。几天下来,已经有二十多个常用的网站地址被我放到了收藏夹里。第二天,我打开收藏夹一看,顿时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收藏的网址一下子少了很多,页面看上去清新整洁,一览无余。想查找一个网址,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按住鼠标不停往下拉,在一眼看不到头的收藏夹里苦苦寻找,劳心费神,尽耽误事。
我经常用到的网站并不多,顶多也就是二十几个,其余那一长串网址,都是平日我浏览网站时,觉得内容精彩,随手添加到里面的,有很多网址,后来一次也没有打开过,但又不忍心删除,犹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受收藏夹“瘦身”的启发,接下来的一个周末,我着手清理微信好友。不经意间,这些年我的微信好友已经有了好几百个,但经常联系的连三分之一也没有,有些只是一面之交,加了好友,从此后,再也没有联系过。还有一部分,由于道不同不相为谋,估计早就把我拉黑了,只是我蒙在鼓里,一直不知道而已。有很多次,我都动过删除微信“僵尸”好友的念头,但思忖再三始终狠不下心,心想着说不定哪一天可能还有机会交流。这次,我终于痛下决心,把那些“躺尸”在朋友圈里、长期处于沉默状态、没有互动过的好友,一下子全删除了。
不仅是电脑中的收藏夹、手机中的微信好友,生活中很多东西都需要定期清理,比如家中的书柜。早些年,在我家中,两个书柜任何时候都是满满当当,里面的书籍和报刊,有一部分是早些年从实体书店买来的,有一部分是近些年从网上购买的,有一部分是朋友出了新书免费送的,有一部分是出版社和各地报刊给我寄来的样书样刊样报。
几年前,我搬新家时,下狠心把旧书旧报刊挑拣出来好几纸箱,一部分捐了出去,一部分当废纸卖掉,还有一部分送给了朋友。我的想法是,不同的人生阶段,读书的关注点不同,那些当年视若宝贝的书籍报刊,温暖了我的一段段旅程,也帮助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于我而言,现如今,这些书籍报刊的使命已经完成,将其送到它们该去的地方,不失为明智之举,既可以继续发挥作用,温暖照亮更多人,又可以为自己空间有限的书柜减负,让买回来的新书有个栖身之所,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之所以会感到不堪重负,压得喘不过气,主要还是因为我们背负了太多不必要的包袱,比如名誉、面子、地位、金钱等等。即便这些东西像鸡肋一样,我们仍然不忍心抛弃,一直咬着牙坚持背着,再苦再累也不肯放下。
其实,当我们忍痛割爱将其放下时,虽然会有一时的惋惜和不安,但当我们重新启程时,会蓦然发觉,昂首挺胸,轻装上路,快乐和幸福自然就会跟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