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付莉荣)近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了解到,2024年以来,市科技局聚焦创新主体建设,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效提升我市综合创新能力,创新指数同比增长51.1%,增速位于全省第五位。
孵化一批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该部门完善配套政策,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孵化引擎作用。完善市“双创之星”创业人才、创新团队培养方案,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作用。组建运营总规模1亿元的淮南国元创业投资基金,充分发挥科技金融优势。
招引一批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型企业。该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把科技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着力构建科技招商工作机制,加快科技招商队伍、专业化科创载体、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平台招商、活动招商、基金招商、合作招商;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进创新主体提质扩量,以科技招商推动优秀科技企业在淮落地生根,持续壮大科技企业总量规模。
多措并举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该部门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创新主体培育路径,壮大创新主体规模,全流程培育科技型企业。分县区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采取多种方式序时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工作;采取“一图一表一库”工作模式,将高企申报对象及时纳入培育库,完善知识产权数量,提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发组织管理水平;建立淮南市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明确培育目标,精准指导在库企业按照培育标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2023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27.8亿元,增长15.35%,研发投入占全市GDP强度1.74%,比上年度提高0.18个百分点。
加强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该部门推动“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3家省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目前已建成10家省重点实验室;新认定省企业研发中心13家,目前已建成省企业研发中心2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