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雪峰 摄影报道
2024年10月9日,本报以《水清鱼儿跃 淮河干流接连发现淮王鱼》为题,报道了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里,在淮河淮南段长吻鮠(淮王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之外的下游水域,3天时间里6条淮王鱼被发现的情况。
在2025年1月的回访中,渔政人员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上述报道发表之后,又有渔民报告发现淮王鱼,那段时间是淮王鱼出现的集中期。说明淮王鱼保护区经过多年建设,成效显著。随着淮王鱼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多,淮王鱼逸出保护区效应显见。在2024年全年,保护区之外报告发现淮王鱼的数量达到40多条,其中多被作为繁殖亲鱼培养及科研征集之用。
淮王鱼是淮河土著鱼类,这个水中精灵长相奇特,其头尖,嘴小而圆,生于腭下,吻肥厚,有4对短须。它有着鲶鱼的身子,鲨鱼的脑袋。随着季节和水温变化,其体色呈淡灰、青白、粉红三色变化。鱼体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肚皮黄白,光滑无鳞。在普通状态下,它通体大多呈现青灰色,但是在缺氧的状态下,他会全身充血。缺氧程度越高,充血范围就越大,甚至鲜血还会从鱼鳍处流出来。淮王鱼味美,“淮王鱼炖豆腐”为名菜,传说因进贡给淮南王刘安而得名。
淮王鱼是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的珍稀鱼类,喜好在岩石缝中繁衍生息。凤台硖山口古称“长淮津要”,这一带水中岩缝纵横,河道弯曲,水流湍急,河底为岩石底质,正好为淮王鱼的繁衍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淮河硖山口、黑龙潭为淮王鱼主要的繁衍栖息地,此段淮河水域也是淮王鱼保护区的核心区。而从黑龙潭直至平圩淮河大桥,为淮王鱼保护区的实验区。在硖山口至平圩淮河大桥的淮王鱼保护区范围内,全年禁捕。而在保护区之外的非禁渔期,专业渔民可以进行合法的捕捞活动,淮王鱼便是在淮河干流水域开展捕捞生产时被发现的。
回访中,渔政人员介绍,在2024年秋季开展的淮王鱼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调查活动中,凤台淮河二桥上游处,一次性监测到小个体淮王鱼7条;其它还有在保护区执法查获中非法捕获的淮王鱼。加之在保护区之外的淮王鱼,2024年在淮河淮南段水域,有记录的发现淮王鱼数量达到50余条。这些淮王鱼除现场放生外,个体大些的被淮王鱼繁育基地——凤台城北湖渔场收购作为繁育亲本培养,这些自然环境下成长的淮王鱼体格强壮、环境适应性强,有利于繁育下一代的优化及抗病性。另外,安徽省农科院水科所正加强野生淮王鱼的基因测序工作,自然捕获的小个体淮王鱼就作为了科研样本征集。
渔政人员强调,淮王鱼保护区的建设是长久大计,是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当前淮王鱼数量的增长与种群扩大,与近年来连续不断地增殖放流密不可分,2024年,淮王鱼保护区放流淮王鱼达19.2万尾。从2008年起,淮南渔政部门每年都在淮河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保护区更是增殖放流的重点水域。据统计,截至目前,淮南渔政部门已在淮河放流各类鱼苗过亿尾,其中放流淮王鱼苗已超百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