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翔
住宅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是否合规合理,不仅密切关系着服务市场秩序、居民日常生活消防安全,也关系着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行为是否合法合规。
近日,为严格落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收费政策,规范充电收费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我市正开展行动,对部分住宅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进行全面巡查。
此次巡查亮点有三。首先查看充电设施运营单位是否贯彻电动自行车充电费用价费分离原则,检查其是否严格执行有关电价政策,是否将充电电费和服务费分别计价,并在充电场所、手机应用程序、微信公众号等醒目位置进行明确标示。同时,要求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在单次充电结束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向用户推送详细的充电信息,包括充电电量、电费、服务费计费模式、充电时长及金额等。
其次,巡查还特别关注住宅小区内充电设施的使用情况,规范充电电费按照居民合表电价和实际充电电量计收,禁止电网企业、物业等非电网供电主体在居民合表电价外向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加价收取电费,从而避免“暗箱操作”的“高价电”给居民经济生活增加负担。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加强了对预付费行为的监管,要求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在充电结束后即时将余额原路退还用户,并禁止通过设置最低预付金额限制用户充电。打破种种“霸王条款”,杜绝各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情发生。
严格巡查和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就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加强监管,从焦点出发,于细节落脚,让服务价格更透明,服务行为更规范,让百姓明明白白消费。同时,也应加大电动自行车充电规范服务宣传力度,严格监督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执行,同时开设侵害消费举报渠道,切实保护好消费者利益。只有执行和监管坚持不懈,服务群众达到满意,我们的生活才能更舒心,家园才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