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真
少年时,懵懵懂懂的我坐在树荫下帮母亲掰蒜瓣,脑海中不禁蹦出个疑问:蒜的一生是什么样子呢?后经实践得知,当播种下一枚蒜瓣,灌溉、除草灭虫、施肥,而后采摘蒜薹、收获大蒜等步骤,似乎串联成蒜的生长周期。
秋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凡事皆有例外,于大蒜而言,“白露末,秋分初”是下地播种的好时节。在播种前,农人先要平整田地,将一块儿田地化分为若干田畦。记忆中机械化尚未普及之时,家中只能使用简易的耙来整地,有时为把土地耙得更深些,就让年幼的孩子站在耙上面增加重量。我曾经站在耙上面,被父亲在田地里拉着犁地,当时感觉有点像驰骋沙场的将军,心里挺美。田地平整好,家人沿着挖好的小沟,按照合适的距离将蒜瓣一个个“摁”进泥土,然后封土。从事这项劳动十分熬人,想要追求劳动速度,就只能依靠蹲在地面上挪动前进,往往每隔十几分钟人就要站起来抻抻腿,要不然长时期血液不循环,容易导致腿脚麻木。蒜瓣全部种到地里后,要进行首次灌溉,还要喷洒封闭除草剂,之后使用薄膜覆盖,减少杂草和防止水分蒸发。生长期间如若缺少雨水,还要及时进行灌溉。
蒜瓣下地后,一周左右便会露出新芽,那段时间在清晨的田野经常能见到村民在“钩蒜”。新芽要生长,就必须要穿破薄膜的束缚,尽情享受造物主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农人手持一只轻盈的木棍,木棍前端绑上一段铁条,做一个弯钩,可以在有新芽的薄膜处戳开一个口子,让它们探头瞧一瞧新奇的世界。新芽生长速度很快,往往早上刚露头,二三天后就开始长叶子。绿油油的蒜苗齐整整,头顶着清晨的露珠,显示出一片生机,尽管在肃杀的深秋,依然使人感受到生命的脉动。此后直到收获蒜薹,施肥、浇水、除虫、拔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估摸到农历三月份左右,蒜薹就可采摘收获。农人将蒜薹收到家中,要捆成把拉到附近收购处销售,如果当天时间太晚,需要隔夜卖,精明者还会把蒜薹站到水盆里,以期不损失重量甚至增重。
蒜薹采摘结束,再隔一段时间才能收获大蒜,大概要等到蒜的植株枯萎。如果能有一场小雨助力,则土壤疏松,更利于收获,用手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蒜拔出,否则还要用工具剜出。蒜拔出来还要放到田里晒,等待叶子晒干再拉回家,等待下一步工序,如果有雨水降临,还需用塑料布盖住,防止雨淋,有时遇到雨后连阴天,蒜的植株还会发霉。
晒干的蒜拉到家中,一般先垛起来继续风干,等到初秋农闲时,村里人开始将蒜的植株砍断,只留下蒜头,然后再分解蒜头,将蒜瓣按照大小分,小蒜瓣一般都是拉到集市上出售,大个儿蒜瓣部分留作蒜种,多余的也会卖掉,且价格比小蒜瓣高出许多。有制作手艺的家庭,还会留一些蒜头做糖醋蒜,储存到冬天食用。
掰蒜瓣算得上是聚集性劳动活动,村里人会集中坐在大树荫下乘凉,一边掰蒜瓣,一边聊家常。就这样,伴着微凉的风,小孩子在树下玩耍,老爷们儿开着玩笑,妇女的嬉笑声此起彼伏……
蒜的一生可谓平凡、简朴,即便端上餐桌,依旧相貌平平。可是,大蒜生长和收获的每个步骤,无不饱含着农人心中殷切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