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霞
女儿不止一次对我说:“妈妈,你能不能对我说话温柔一点?从早到晚,都是吼着跟我说话……”
我有这么凶吗?我开始留意自己和女儿之间的对话。早晨,闹铃响了,我会走到床边,摸摸她的小脑袋说:“懒丫头,快起床了,今天有你喜欢的肉松面包。”
说完,我就到厨房去热牛奶,等到我把早餐准备好,发现女儿还没有起来。这时,我的声音忍不住就提高了一点:“这么久了还不起床?不怕迟到吗?”女儿不情愿地哼唧着,揉着睡眼去卫生间,然后才慢吞吞地坐下来吃饭。我看看时间,不由又开始了催促模式:“快点吃啊,7点20要吃好饭,还要换衣服、梳头,7点30准时下楼!”“别催了,让我好好吃顿饭不行吗?”女儿用力咬一口面包,冲我翻着白眼。
我坐在她旁边,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消灭了自己的牛奶和面包,看看她才吃了一半,只好再次催促:“能再快一点吗?再这么吃下去就要迟到了!”“看吧,你又开始吼我了!”女儿发出“警告”,我的怒火再次被点燃:“如果你做事快一点,用得着我催吗?以后我不吼你,也不管你了,自己看表,迟到了别赖我!”
说着,我走到阳台去看书。女儿看到我真的生气了,动作麻利地吃完饭、换好衣服,背起小书包就往楼下走,关上房门之前还对我说:“妈妈,再见!”我懒得理她,只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女儿跟邻居家的孩子是同班同学,我们双方家长合作接送孩子,对方管送,我管接,每天定好时间在小区门口见。按照往常的惯例,我会站在门口目送女儿下楼。这次,我的怒火没有消,所以就坐着没动。
可是,等到女儿的身影真的从门口消失了,我却立刻为自己没有和她好好告别而后悔起来:我怎么又吼起来了,她从小就是一个做事慢的孩子,怎么可能在一天之内改变呢?
我带着悔意到阳台窗口去张望,正好看到女儿走到了小区门口,她也正在回头望向我这里,这也是我们之间的惯例,她要在上邻居家的车之前对着阳台挥手跟我道别。隔着这么远的距离,我无法向她表达心中的歉意,于是灵机一动,用双手比成一个爱心的形状。女儿愣住了,她看了又看,终于明白了我的意思,小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并且也用双手向我比出了爱心。
从此,这个动作竟然成了我们之间的暗号,每当一方不高兴时,另一方就会比出爱心,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冰释前嫌”了。
这个暗号真的太暖心了。
不过,我希望使用这个暗号的次数越少越好。因为,我需要学会把控自己的情绪,在和女儿的日常相处中让理智先行,让这暗号成为偶尔点缀生活的温馨,而非情绪失控的 “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