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全球票房(含预售及海外)已突破150亿元,跻身全球电影票房榜前五。
肯定有网友好奇,这一串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票房”为什么叫票房?电影院里座无虚席的场景,是如何转化为票房数字的?怎么保证票房数据的真实、准确,防止造假?
票房,如何统计出来的?
全国上万家电影院,每天有无数场次的电影在放映,一波又一波的观众进场观影……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来源,如何将票房高效地统计出来?
这就不得不提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建立的“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同时,《电影院票务系统(软件)管理实施细则》对票房数据的上报、统计、管理进行了规范。
票房,出现造假怎么办?
业界人士表明,在尚未完全得到规范前,市场曝出过几种给票房“注水”“缩水”手法:
一是“幽灵场”,在凌晨等非正常放映时间安排多场次,并售出大量电影票,但实际上几乎没有观众;二是“自掏腰包”,电影制作方或发行方自行购买大量电影票,或者通过第三方包场,制造高票房假象;三是“偷票房”,即影院通过手写票、“阴阳”两套票务系统等各种手段少报已收票房,私自截留这部分收入。
保证票房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维护电影市场公平竞争和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相关部门持续严厉打击票房造假行为。
法律监管上,我国2017年起施行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对虚假票房作出多项规定。如: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有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行为,扰乱电影市场秩序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电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技术防范上,《电影产业促进法》要求,电影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计算机售票系统。计算机售票系统的全面覆盖,有利于确保每张票的销售数据可追溯;通过加密通道传输上报,可有效防止数据篡改;实施实时监控与异常预警,便于锁定重点调查对象,重点监控。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