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明星 廖凌云 摄影报道)3月26日,我市迎来了文化事业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当天上午,淮南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建设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社会高度关注、全市热切期盼的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武王墩墓作为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创造了我国考古史上的多项第一,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出土的1万1千多件珍贵文物填补了楚文化诸多领域研究空白。建设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既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重大行动,也是深化城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将为我们打开一扇触摸历史、对话文明之门,拓展一条文旅融合、转型升级之路,必将成为“楚风汉韵 山水之城”的亮丽新名片。
据了解,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4765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29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4750平方米,包括陈列展览区、藏品库区、藏品技术区、行政管理区、服务设施等功能区和主要用房;以及博物馆周边广场、地下停车场、道路、给排水、供配电等配套基础设施,总投资约7.12亿元。预计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量将突破100万人次,带动周边文旅产业集群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将以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遗址本体保护与文物研究展示,加快打造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争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以楚汉文旅核心区建设为契机,将武王墩、寿州古城、八公山、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等景点“串珠成链”,深化与央视《六姊妹》等影视IP联动,打造“文旅+商业”“文旅+影视”“文旅+美食”等新业态新场景,高水平建设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市文旅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此次展示利用设施建设项目的开工,标志着武王墩墓从“保护研究”迈向“活化共享”的新阶段。下一步,该局将聚焦“三个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一是打造“考古遗址公园”新标杆。通过高标准的展示利用设施建设,将武王墩墓的保护成果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文化场景,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故事“走出去”。 二是构建“文旅融合”新引擎。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淮南历史文化旅游的核心节点,串联八公山、寿州古城等资源,形成“文化+生态+旅游”的全域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三是树立“全民共享”新典范。将以现代科技赋能文化展示,用数字化手段还原历史风貌,让公众在互动中感悟文明,让文化遗产惠及更多群众,成为市民的精神家园和城市的文化名片。
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项目是重塑淮南文旅格局的战略工程。各参建单位表示,将以匠心铸精品,将项目建成质量工程、标杆工程、精品工程、廉洁工程,让沉睡千年的楚文化瑰宝早日化作“可观、可触、可游”的城市文化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