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南东方医院集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医疗中心成功为一名92岁高龄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施高难度支气管镜下肿瘤切除术。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展现了医院在微创技术上的实力。
陈老先生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40余年,常年受咳嗽、胸闷、气喘困扰,尤其在秋冬季节症状反复且加重。不久前,他因气喘加重被紧急送往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呼吸科,CT检查显示左肺阴影,集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医疗中心院长杨传留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察觉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符合左肺占位伴阻塞性肺炎,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
经气管镜检查,真相浮出水面,陈先生左主支气管内竟藏有一个堵塞管腔达95%的肿瘤。若不及时干预,未来左肺功能很可能彻底丧失,甚至危及生命。然而,患者年逾九旬,心肺功能极差,合并基础疾病,麻醉耐受性更是一大挑战。面对家属的焦虑与患者的求生渴望,杨传留带领团队反复评估:“保守治疗虽能暂缓症状,但肿瘤持续生长会完全阻塞气管危及生命。唯有切除腔内肿瘤,通畅气道,才能为患者争取长期的健康!”为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医疗团队决定突破常规,采用“局部麻醉下电子支气管镜微创手术”方案。这一手术无需开胸,创伤小、恢复快,但对操作精度和团队配合要求很高。该集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医疗中心院长杨传留和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副主任严雪强强联手,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手术中,杨传留操控的电子支气管镜精准抵达肿瘤位置,杨传留与严雪以电圈套器、APC逐步切除肿瘤。经过27分钟的努力,一枚直径超过2厘米的肿瘤被分三块取出,堵塞的支气管瞬间恢复通畅。术后,陈先生感到胸闷气喘显著缓解。家属激动不已:“真没想到,90多岁还能做手术,而且恢复这么快。感谢东方总院。”
从命悬一线到重获新生,陈先生的成功获治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胜利,更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淮南东方医院集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医疗中心 以敢为人先的魄力与精益求精的医术,再次诠释了医者担当,为高龄危重症患者开辟了一条生命通道。
本报通讯员 任毅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