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高 旭
任何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术新概念的提出,都有其特定的现实因由与学理诉求,绝非轻率而论。当前提出并阐释“淮楚文化”这一重要概念即是如此。
就现实因由来说,“武王墩”楚王墓(战国楚考烈王墓)的科学考古发掘再一次让世人充分认识到淮南市所拥有的楚文化历史遗存的丰厚性、特殊性、重要性,也让学术文化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研讨安徽楚文化、淮南楚文化的热潮。正是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如何深刻准确把握“淮南楚文化”在中国楚文化中独特的历史地位、价值及意义的重要课题就自然而然地摆在了人们面前。也因此,着眼于楚国中后期发展与淮河流域之间以及同古“寿春”(“寿郢”)所在的淮南市之间的特殊关系,研究者尝试提出“淮楚文化”的新概念来予以揭示和反映,并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来界定这一概念(高旭:《“淮楚文化”刍议》,《淮河早报》2024年6月27日),认为只有兼顾“淮河流域”与“淮南地域”的双重视角,才能较为清晰地看出淮南楚文化的特殊性所在,也才能进一步揭示出淮河流域楚文化“同”“异”于长江流域楚文化的地方,从而推进中国楚文化的深化发展。可见,如果没有“武王墩”楚王墓这一重大考古契机的出现,“淮楚文化”概念的提出便缺少了强劲的现实动力;即使得以提出,其学术影响、社会反响,都必将大为减弱,无发对淮河流域楚文化、淮南楚文化的研究阐释、发掘利用发挥出最为有力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