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随着人工智能(AI)的普及,越来越多科研人员开始使用AI工具。近日在英国《自然·人类行为》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未提及AI的科研论文相比,提及AI的科研论文引用率更高。
美国西北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分析了1960年至2019年发表的约7500万篇论文,涵盖19个学科。结果发现,标题或摘要提及“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等AI术语的论文,更有可能跻身其所在领域引用次数最多论文的前5%之列,在其他领域往往也能获得更多引用。
最新一期《自然》同时发表两篇论文,揭示了到达地球的陨石最常见的来源:可能仅仅来自数个小行星的解体事件,而且有些事件发生在相对较近时期。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了解目前最常见的地球陨石的来源,以及这些陨石撞击如何塑造了地球的历史。
了解陨石起源是天文学领域最古老的问题之一,从更大尺度来看,还具有人类学意义。因为陨石对地球历史的影响和塑造,涵盖对地球大气的影响、对地质结构和地表形态的影响、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以及对生物生存和生态的影响。研究团队表示,截至目前,只有大约6%的陨石能明确其来源。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慧眼”天空地植物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日前在杭州发布,该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空天信息和植物保护理论深度融合,助力我国病虫害监测预警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据介绍,“慧眼”系统团队自主研发了芯片级病虫害智能检测装置,开发了低空病虫害巡检专用无人机遥感整体解决方案,构建了基于遥感、气象、植保等信息的多尺度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体系,为传统植保测报工作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