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日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涛与中外科学家合作,揭示了南极冰盖冰下融水的释放和冰盖退缩、海平面上升之间的直接联系,为预测未来南极冰盖可能的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南极冰盖在末次冰消期(约1.8万年至1.1万年前)曾存在几次快速的退缩过程,可能与冰下融水排放导致的冰盖失稳有关。随着压力增加和温度升高,冰盖深部的固态冰会逐渐转化为液态融水,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冰下湖泊。当大陆冰盖不稳定时,冰下湖泊储存的冰川融水流动性增强,存在大量排放的可能性,这也会反过来影响冰盖的稳定性,导致冰架崩塌速度加快。现有观测手段无法直接记录冰盖底部融水的释放过程,目前学界对冰下融水的释放和冰盖退缩之间的联系缺乏可靠认识。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日益发展,硬件创新正成为新的商机。11月10日,美国科技公司Humane发布其首款AI硬件产品Ai Pin,这款像别针一样可以别在衣服上,并且如鸡蛋大小的新产品,能够实现拍照、打电话、实时翻译等功能,被视为智能手机的挑战者。AI正在加快驱动硬件创新,未来或将催生一大批AI硬件新智能产品。
空间交会对接被形象地称为“万里穿针”,控制是核心。靠拢、接近、锁紧,在任务完成阶段的最后几分钟里,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交会对接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在万里之外的太空要实现控制,每一个环节都极其复杂。
2021年11月,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单位完成的“全天时多模式自主交会对接精确控制方法及应用”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