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3日 第A02版:文化传播
  • 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上海大学

    程晋仓

    1922年前后,上海平民女校关闭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培养更多的干部,陈独秀等决定创办一所直接隶属于党的高等学校。(王军著《高语罕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第70页)

    建校风波

    1922年春天,上海闸北青云路的弄堂里,开办了一所私立的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时有在校学生160多人,尤其以安徽学子为多,特别是安徽寿县、凤台县籍学生高达数十人,诸如后期成为安徽早期地方党组织创立人的曹蕴真、徐梦秋、鲁平阶、胡萍舟、黄天伯、程锡简、吴云、桂超等人。但开学不久,该校校长却利欲熏心,趁机携卷全校学生预缴的学膳费私自跑到日本留学,闻讯后,学生们义愤填膺,为继续求学,自发组织起来,发起了改组运动,引致校园风潮,要求改造学校。他们的愿景是想聘请陈独秀、章太炎、于右任3人之中一人出任新校长。但陈独秀行踪不定,章太炎隐居苏州,闭门不出。时任靖国军总司令的于右任在革命失败后从甘肃到上海,在《民国日报》发表文章提出“欲建设新民国,当先建设新教育”。私立东南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们拜读文章后,心潮涌动,非常赞同于右任的思想与办学理念。于是,学生们四处打探,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民国日报》总编邵力子,托请其代为请求于右任出任校长。学生代表也打听到其具体地址,多次到于右任处恳求,请他出任该校校长。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A01

  • A02

  • A03

  • A04

  • A06

  • A07

  • A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