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讯(记者 尚家起 摄影报道)近年来,草莓已经成为史院乡“品牌”特色产品,通过不断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史院乡草莓远销全国各地,北至哈尔滨,南至深圳,每年销售季节都有络绎不绝的草莓经销商前来购销。
2月1日下午,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走进田家庵区史院乡闫阳村,村民王奎珍正在她的百亩草莓大棚里忙碌着。
本报讯(记者 郑洁 摄影报道)“咚咚锵,咚咚锵!蔡大姐,你敲打锣鼓时动作幅度再大些,对对,就这个力度正好。”新春刚过,八公山区八公山镇文化站老年学校活动室里充满欢声笑语,闲不住的锣鼓队成员齐聚在此,带上乐器一起演奏一段。
“我们演奏的是淮河锣鼓,是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表演集吹打歌舞为一体,形式活泼……”锣鼓队队长张学扣向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介绍道,他们这支锣鼓队是由当地村民组成,共十四人,平均年龄66岁,平日里会在镇文化站的老年学校里练习,定期会到各个村里进行演出,“非常感谢文化站提供的平台,我们才能有这么好的活动场地和演出机会,没想到老了还能有这么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都很高兴,很满足。”张学扣感慨道。
本报讯(记者 付莉荣 摄影报道)“随身物品请一定带好,随时照看老人和孩子。”“您需要乘坐哪辆公交车?往哪个方向去?”……2月1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来到淮南站看到,候车大厅和出站口都有民警在为旅客提供指引道路、寻找丢失物品、帮助盲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等贴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