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记者 张明星 摄影报道
2月1日,家住惠利的李先生戴上口罩和头盔,骑上电动自行车,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行驶在上班路上。
电动自行车是李先生代步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而戴头盔也成为他每天上车前的自觉和习惯。做文明人,开文明车,行文明路。自我市开展文明创建和“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以来,在公安交管部门的宣传引导和管理下,骑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戴头盔已成为大部分市民的自觉行为。
万 翔
节假日,人们在游赏如画风景、共享美好乐章的同时,总有一些不文明、不和谐的音符出现。风景区里,尽管分类垃圾箱与写有“文明旅游”字样的提示牌随处可见,但仍有个别游客乱丢垃圾、随意踩踏草坪;有的游客为逗孩子开心,随意攀折花枝;有的游客走累了,直接躺在座椅上休息;还有的游客言语粗鲁,不注意对身边人产生干扰等,与美丽风景格格不入。
眼下正值赏梅时节,舜耕山梅园内的腊梅傲霜绽放,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2月1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梅园内看到,整个景区秩序井然,游客们或是沿着园中小径漫步赏梅,或是走进梅林,与腊梅拍照留影。游客们文明有礼,并未出现攀折花枝等不文明现象。
本报记者 摄
眼下正值寒假,龙湖公园内游客如织。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虽然每个游乐项目前都站满了游客,可大家都是有序排队,并未出现插队、拥挤等现象。游乐场的地面干净整洁,不管大人还是孩子,垃圾一律扔进垃圾桶。在这里,“烟蒂垃圾不落地”不再是干巴巴的宣传口号,而是文明出游的真实写照。
近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龙湖公园采访时,看到不少游客怕脱下的外套弄脏了,而将其高高悬挂于树木上,不仅破坏了景区景观,也有损城市文明形象。
本报记者 摄
近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舜耕山风景区一处仿木桩的石墩处看到,游客将喝剩的饮料盒随意丢弃在座位上,不仅破坏景区自然景观,也有损城市文明形象。
本报记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