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6日 第A02版:文化传播
  • 春风春雨话清明

    程晋仓

    时光荏苒,韶华飞逝。在不知不觉中,时间的小船又将人们载入到一年春深之处,也将清明节气推送到世人面前。中国先贤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规律及自然界变化,体察一岁之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认知而发明,用于指导军事农耕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独特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弘扬推广普及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脉更好传承延续,中央电视台十套的科教频道精心组织制作并于2018年的清明节当天推出了清明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2018清明之春风春雨话清明》。通俗易懂的科普语言概括介绍了清明节气。一般来说,清明节气有斗柄指向法:斗指乙;圭表测影法:冬至后105天;黄经度数法:太阳黄经为15°。公历4月4-6日交节。清明也是干支历辰月的起始。节目通过清明这一主线来牵引,从节气维度追溯清明之本源,回望审视传统中国的朴素宇宙观和时间观,从节日维度体味透视清明中所蕴含的深邃的中国传统的生命伦理哲学观,从记忆维度探寻刻录华人社会对清明的思悟与怀感。该片结合历史与当下现实,以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故事呈现给观众以丰富多样的清明节日主题,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将历史的脉动、文明的赓续、传承的足迹等尽可能地浓缩囊括其中,串联起一个个散落如珍珠般的文化碎片,勾勒出了一幕触发灵思、扣人心弦的宏大历史轴卷,让人久久回味。唯美的画面,动情的倾述,舒缓的音乐,真挚的感言,坦诚的对话,质朴的记录,宛若一首悠扬的歌谣,一幅恬淡旷远的写意山水,一部雄浑奔放的史诗,观天、望星、测象、察变、节气、农事、民俗、生活、劳作、茶园、品茗、景观、生态、环境、人文、哲思、历史、典故、传说、祖训、家事等,伴随着镜头的远近、场景的宕迭、画面的变幻、色彩的明暗、解说的骤缓,借助不同的叙事手段,运用景、物、人、图、文、言等工具,于有限之中见无限,向观众显示呈现出一个穿越古今、跨踏千年、纵横卑阖、宏大博观、回味无穷的叙事空间,传达和唤醒人们对“清明节”这一人类杰出智慧创造出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节日的美好记忆。作为淮南人民,当下可以彰显地方文化自信,引以为自豪的是,自《淮南子·天文训》首次完整、科学系统地记载下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开始,至今已逾越2162年。清明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春季的第五个节气,一直以来都多是给人以东风吹拂,春光明媚,万物生长,百花盛开,天地寰宇,清新明净的美好印象。古诗词说得好: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节伴随着一树春景、细雨落花,总是姗姗来到这美好的人世间,总是给人以清新,给人以淡雅,给人以藯藉,给人以诞生无穷思绪和展开无限冥想。清明分明就是个时间驿站,就如唐代诗人杜牧所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般,走到这儿、走到这一天、走到节气的深处,每个人都可能会湿成一滴雨,无论你多忙,无论你在哪,耳畔似乎都会萦绕着声声呼唤,这声音甚至比春天的雨滴更能复苏我们的情感记忆。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A01

  • A02

  • A03

  • A04

  • A05

  • A06

  • A07

  • A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