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记者 苏国义 摄影报道
“我是2000年参加的高考,那时候高考还是在7月份,天气很热,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对那几天的大部分记忆已经非常模糊,但是考场上的一块手表却让我终生难忘……”
6月8日上午,骑车经过高考考点门口,淮师附小本部校区教师徐伟莉的记忆再次被拉回到20多年前。
本报记者 付莉荣 摄影报道
“距我参加高考已经过去了12年,却仿佛就在回眸间。”目前在合肥从事金融工作的韩钧于2011年参加的高考,回忆起当年的高考时光:紧张备考,自信迎考,奋笔疾书答卷……每一个瞬间突然就涌上了脑海。
“临近高考,很多学习任务已经不是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了,而是成为了我的习惯。”韩钧表示,放学后的晚自习让自己疲惫不堪,但每天的晨读又会像打鸡血一样兴奋。一张张写满的卷子,一根根用完的笔芯,那是满满的成就感,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肯定。
本报记者 郑洁
“我想,我们真正要感激的,是那个努力拼搏、绝不认输的自己。”谈及当年高考,淮南二中2020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南开大学的陈嘉琪同学感叹道,“状况连连”和“焦虑且迷茫”是她高考那段时间的状态和心态最真实写照。
“当时受疫情影响,从2020年2月份开始我们就在家上网课,我对自己的复习进度是有计划的,所以在网课之余也能按时按量地复习好知识点,也比较能适应网课。大概是4月份陆陆续续分批返校上课,因为不清楚高考会是什么情况,所以当时我有些迷茫。”陈嘉琪说,后来接到通知高考要延期一个月,自己陷入了紧张焦虑。她苦笑着说,“对于我来说,‘战线’若是拉得太长,整个人的状态会容易‘疲’。再加上临近考试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后期我的心理状态就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