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春光过半,春色中分,启迪万事万物,休求圆满,以“半”为宜。与其事事追求完美无瑕,莫若懂得半取半舍。不舍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也不弃对残缺的接受和包容,如此方能知足常乐。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书香
常言道:“春分要吃春。”
春分之际,天地回暖,风光雨霁中,春菜正当时。被誉为“最后一位士大夫”的一代大家汪曾祺先生,不爱山珍海味,普普通通的香椿拌豆腐,却让他“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区房”,但也存在着为读书、借书方便而“择房”的现象。不仅学宫、国子监等近旁的房产成为读书人向往的“学区房”,一些学者和藏书家私宅附近也出现了“学区房”,甚至由此拉升了周边的房价。
东汉有一个名叫张霸的人,是蜀郡人,大约生活在汉和帝时代。据《后汉书·张霸传》记载,张霸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孝顺和谦让,行为举止很合礼节,乡里人感到很惊奇,将其与曾子相比,称他为“张曾子”。张霸7岁时就通晓《春秋》,很快将这本书读完,还想再读其他经书。父母大为惊异,说“汝小未能也”。张霸说“我饶为之”,意思是我有能力读得更多。这件事传为美谈,后来张霸干脆以“伯饶”为表字。张霸师从学者樊鯈学习《严氏公羊春秋》,博览《五经》,于汉和帝永元年间做过会稽郡太守。在位期间,张霸上表向朝廷推荐顾奉、公孙松等人才。顾奉后来官至颍川郡太守,公孙松官至司隶校尉,都很知名。除二人外,张霸还推荐了其他有专长的人才,也被朝廷录用。由于张霸的大力倡导,会稽郡人人争相读书,磨砺志节,走在道路上随处可以听见诵读之声。
彭程追悼亡女的长篇散文新著《杯子上的笑脸》,一直放在案头,多日不敢触碰,因为其中有密集的痛感,让我怯而止步。近日,终于鼓起勇气翻开这本书,一经阅读,就沉浸其中,不能自已。或击节而叹,或仰天长啸,或悄然饮泣,或沉默不语。我仿佛跟作者合为一体,共同凝视“杯子上的笑脸”,目光望向虚空里的可爱的乔乔,心中生发出绵绵不尽的哀伤、思念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