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未 已
闲翻高中语文教材的中国古典散文单元,发现这些经典的深情之作无不充满着矛盾美学,两难的挣扎中剖陈心迹,催生共情,愈读愈新。何为美?古今中外给出了很多不同的解读。柏拉图说美是理念,圣奥古斯丁说美是上帝无上的荣耀与光辉,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中国古代的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而情感性即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尤其中国古代文学,其审美观念更具有独特的理想化、崇高化、哲学化、情感化,不仅是对文学审美的探究和实践,也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和传承。而矛盾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矛盾被激化产生了冲突,那就成了小说,矛盾被压抑,在内心翻腾,于是有了散文。
李爱华
人因何而活着?有人说是温暖,有人说是爱,还有人说是幸福。我觉得,有一个美好的念想,往往是一个人活着的理由。
记忆中,老家房前屋后的几棵老槐树,每到春末夏初的这个季节,槐花就开始怒放。它们洁白如雪,清香淡雅,一串串绽放在童年的晨曦里。年少的我,常搬一小竹凳,坐于槐树下,或者嗅着花香,捧一本书细细研读;或双手托腮,看云聚云散,花开花落,任由遐思穿越空间和时间,驰骋山外和将来。我的童年因了这些思绪的陪伴,充实而快乐。
罗民燕
从书店出来的那一刻,城市的喧嚣仿佛被我遗落在了身后。眼前的场景温馨而美好: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骑在她父亲的肩头,两个羊角辫随着父亲有节奏的步伐晃晃悠悠,像是两只飞舞的蝴蝶。那位父亲双手小心翼翼地托住女儿,仿佛托起了整个世界。我注视着他们,父女二人穿梭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之中,然后消失在转角的街头,我的心底泛起阵阵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