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余明科
春雨润万物,天地放清明。雨水节令一过,农田里、池塘边、山岗上,柳树啊、小草啊、小花啊,都“欣欣然张开了眼”,赶着趟地装扮着萧瑟了一冬的大自然。每每此时,母亲也循着春天的脚步,拎着小竹篮,在田间地头,为我们采摘“舌尖上的春天”。
要说新春野菜第一品,恐非荠菜莫属。古往今来,荠菜可谓是享誉神州大地的知名野菜了,因其香味浓、口感佳、营养丰富,倍受人们的青睐。《诗经·谷风(节选)》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由此可见国人对荠菜的喜爱具有悠久的历史。此后,历代文人雅士多赋诗盛赞荠菜的品性和美味,例如北宋大文豪苏轼在《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一诗中对采挖荠菜就有这样的精彩描写:“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虀倒旧罂。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是啊,荠菜萌于秋、生于冬、发于春,经历了严寒干旱的考验,扛过了冰刀霜剑的洗礼,享受着春风春雨的滋润,迎接着一拨一拨像母亲一样尝鲜的人们。母亲最喜欢用她那把用钢筋砸扁磨制而成的挖野菜专用小铁铲,小心翼翼地把那些贴着地皮,颜色或紫、或土、或绿的荠菜连着粗壮的大白根一同挖起,并会乐呵呵地来上一句“荠菜要带根,香气满十分”,然后左手捏着荠菜在空中抖几下,以便抖落干草沫和黄土,最后才气定神闲地把香气四溢的荠菜丢进小竹篮里。
马 晓
前几年,生活有些颠簸,性情也有些躁动,日子,更是静不下来。
中年的迷茫来得有点晚,即将迈向不惑之年,却选择再次站在了人生的岔道路口上,不知道向前走的路该向左,还是向右,也不知道嘴上说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画面。
生活没有了主线,人也就没有了动力,眼里看到的就全是鸡毛蒜皮。静不下心来思考,也不甘心一直停在原处徘徊。于是乎,横冲直撞,各种尝试,莽撞冲动,可最终除了一地鸡毛,什么也没做好。只是下意识地抱怨自己虚度了光阴,浪费了宝贵的时光!
刘云燕
在去山西旅行时,我认识了一位年逾七十的老阿姨。
她一生喜爱剪纸。平日里农闲时,她就喜欢安安静静地坐下来,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拿着红纸,生活和劳作中的场景就会出现在她的脑海里。她从来没有学过美术,也没学过剪纸。可是,她却能把脑海里的图案,一点一点地剪下来。每幅作品都有吉祥的寓意,或是“喜鹊登枝”“年年有余”,或是一些生活劳动的欢愉场景。她说:“生活难免会有苦涩,可是这些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觉生活得有滋有味,生活还有无限的盼头和希望。”